教育课改新闻 Education News
立即加入中昊 CONTACT

北京部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75号鼎均大厦2层228室

南京分院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888号景枫你山273-101室

电      话:025-85282262

QQ客服:      

联络邮箱: jsmxkc@126.com

中昊直播间:

研究院订阅号

南京分院订阅号

研究院服务号

>>教育课改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教育课改新闻

温儒敏:提高学生阅读水平,一靠“种子”,二靠“牛鼻子”

发布日期:2019/10/16 9:34:15 | 访问次数:2776 | 作者:网站管理员 | 来源:网络
“多读书,好读书,读好书,读整本书”,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当中的一句话,这无形中与全民阅读的宗旨对标,也是温儒敏最为欣赏的一句话,他认为这是整个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精髓所在。
01
警醒

青少年阅读现状堪忧

“当年轻人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,素质教育、人文教育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起来。要提升国民素质,提升国家软实力,改变生活风尚,就要提倡读书。”
——温儒敏

阅读是种生活方式,无论是教科书,还是闲书,如果学生没有喜欢上读书,没有学会怎么读书,对未来终身的学习能力都是有所缺损的。现在很多年轻人,面对书海无从下手,不知该读什么,也不知该怎么读。温儒敏认为,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一是年轻人未能养成读书的习惯,自身忽视阅读,阅读的时间投入被分散,所以从小培养读书习惯是最重要的;二是在孩子的教育上,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第一位的。如果家长自己爱读书,孩子自然也对书有兴趣;三是社会氛围太浮躁,根本没法沉下心来读书,因此营造读书的社会氛围也很重要;四是语文教学对阅读不太重视,在中小学阶段,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。这个阶段如果注重培养,建立起学生的阅读兴趣,将为其一生打好基础,形成一种生活方式,受益一生。

网络时代的信息焦虑与“百度”依赖 

“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增加‘传媒素养’的内容,教给学生如何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世界中学会辨析、过滤。在里面寻找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,这是最重要的,而不是把自己捆绑住。可以利用它,但不可依靠它。”
——温儒敏

对于网络时代快节奏、信息量大的传播特点将带来何种影响,温儒敏觉得,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时俱进,但世俗化、粗俗化、粗鄙化却越来越严重。一方面,在微信和各种媒体那里什么信息都可以得到;另一方面,视野又可能越来越窄,缺少最基本的判断力,也没有定力。读书可以适当远离喧嚣的网络,反而会获得某些定力。

关于网络时代读书的问题,温儒敏分析,网络时代,信息过量使人产生焦虑,而这种焦虑潜意识会沉淀,进而影响人的情绪,甚至影响心理、生理的功能,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,懒于思考,思维碎片化,无深度,还会焦虑。对于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焦虑症,他提议还是要从中小学抓起,学会过滤信息。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增加“传媒素养”的内容,教给学生如何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世界中学会辨析、过滤。让学生了解媒体,在里面寻找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,这是最重要的,而不是把自己捆绑住。可以利用它,但不可依靠它。“读书是心灵的漫游,过程很美丽,不能太过功利,光看文学史教科书等读物,终究会变得‘只有知识,没有感觉’。所以现代人做的东西,大多没有温度,得来太容易,什么都靠‘百度一下’,越是不读书,越会导致思维能力浅层化和碎片化。”

在烦躁的“大气候”中,尽量让自己能心静,有一个好办法,就是用更多的时间沉下心来用传统的方式读书,重新捡起纸质的书来读。读书可以让你适当超越过量的浮躁杂乱的信息环境,有定力,有眼光。


02
探因

精读扼杀学生读书兴趣
学校读书方法教得太少

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在读书方法的引导上做得很不够。很多语文课几乎全都是精读精讲,把写作背景、段落大意、主题思想、生词修辞等等抠得很细,如同手术解剖,令学生产生接受疲劳。课改之后又增加了许多课堂讨论,很热闹,但学生读书的兴趣还是起不来,阅读能力和口味也不见得提高。本来精读课的目标是给例子,给方法,举一反三,激发读书兴趣,然后在略读课中让学生用这些方法去读,多做自主性的泛读。可是老师担心考试,生怕有什么遗漏,把所有课全都讲成精读,细嚼慢咽,学生就没有自己阅读延伸的空间了。而且精读课全都是差不多的面孔,都是为了应试,怎么还会有读书的兴趣?孩子们本来有些兴趣,也可能被扼杀了。
        
另一个弊端,就是现在语文课对于阅读方法的传授太过单一,几乎都是分析性阅读,注重作者意图、背景、主题、段落大意,以及思想意义、教育价值等。不同的文体,不同的书籍,阅读方法上是有区别的,授之以渔,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很重要。除了精读,还有浏览、猜读、跳读、群读,等等,都是有用的,也都需要给具体方法。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对此很少关注,专家也很少研究。这是个大问题。所以孩子上了那么多课,做了那么多题,考了那么多试,还是不会读书,特别是不会完整地读一本书。最近我在海淀区给高三的老师上课,我说,泛读很重要,要教浏览和快读,这是学生们日后生活中最有用的。泛读的能力也是读书的方法之一。学生只会精读,就缺少这种能力,日后在他们生活中精读毕竟少,泛读浏览反而是常用的。最常用的方法不教,便成了缺陷。


对“闲书”一律说“不”打压阅读兴趣
传统的阅读观念不一定对

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过一篇讲稿,建议让学生多读“闲书”。“闲书”是指规定读的书之外的那些课外书,是学生自己有兴趣选择读的书。现在很多家长老师是不让学生读“闲书”的,怕耽误考试,学生自己选书还要经过老师批准,怎么可能还有兴趣?家长老师越是不让孩子们读“闲书”,就越是打压阅读兴趣,语文素养也就不可能提高,考试也不见得考得好。 
        
检讨一下,我们有些关于读书的传统的观点是不一定对的,比如“不动笔墨不看书”。在一定的情况下,比如强调读写结合,可以这样要求。但这不应当作读所有书都必须遵循的戒律,凡是读书全都要求“动笔墨”,那就不切实际了。 

还有,现在的阅读教学往往都要指向写作,作家的意图呀、手法呀、篇章呀,处处都是导向练习写作,这也未免太累了。能不能不那么“实际”,多让学生欣赏和感悟一下?有些司空见惯的观念,也未见得就正确,要想一想,是否符合实际,是否过犹不及。


03
求解

抓住读书兴趣这个“牛鼻子”

“学校是家庭的延续,语文老师要首先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,成为‘读书种子’,这样,你的学生才有可能喜爱阅读。” “抓住读书兴趣这个‘牛鼻子’,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结合,可以做到兼顾而发展。”
——温儒敏

温儒敏认为,九年义务教育阶段,学生还是喜欢读书的,但从初三开始,读书的兴趣和数量一路下滑。到高中,读书变得尤其功利,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不许孩子读那些“与考试无关”的书。当下的教育体制,考试和竞争是现实。如何让学生考得好,又尽可能不伤害他们的学习兴趣呢?温儒敏告诉记者,这需要平衡和改进。“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办法有许多,但最管用、最有效的就是读书,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关键。抓住这个‘牛鼻子’,就能一举两得、事半功倍。”他认为,首先不能把考试和读书对立起来,培养读书兴趣,多读书的孩子会有较宽的阅读面,思维活跃,语文素养较高,考试成绩自然也不会差。其次,读书不仅是一种能力,也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,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,是为学生一生打底子。

让语文教师成为“读书种子”

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,与朝夕相处的老师是分不开的。语文教学要提升效果,必须回到语文的本质,就是“读书为要”。否则语文课改来改去,还是未能改进读书少的病况,很多语文课仍然是老师讲得多,活动讨论多,作业操练多,唯独读书不多,孩子们读书的兴趣不多。
        
要真正实现“读书为要”,并不容易,因为还得有个前提条件——语文教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,把读书当作良性生活方式,成为“读书种子”。

温儒敏长期深入语文教育一线,走访过许多学校和教师,他发现很多老师读的主要是与职业需要相关的书,属于“职业性阅读”,却很少自由地读、个性化地读。现在社会心态浮躁,拜金主义流行,语文界有太多的流派、太多的经验、太多的改革,大家都没完没了地忙,难于沉下心来读书做事。安静一点,能静下心来读书,这比什么改革模式都更实际,也更重要。

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,语文课人文性很强,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就格外重要。讲学养,既是教书的需要,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。因此,无论多么忙,最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,那怕是一块不大的“自留地”。不要一窝蜂都在应对现实需求。当然谁也不可能完全超越,但要保留一份清醒,一点距离,免得被动地全部卷进去。


04
出招

“多读书”是阅读之本
可以“连滚带爬”地读

 “海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和方法,甚至可以鼓励‘连滚带爬’地读。”
——温儒敏

温儒敏在《温儒敏论语文教育》中指出,在语文的概念被多方解读,弄得有点混乱的今天,我们有必要重提阅读的重要性。虽然每一代人、每个时期对于语文的内容、含义都有不同的阐释,但本质还是“多读书”。他提倡海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和方法,甚至可以鼓励“连滚带爬”地读。 
        
所谓的“连滚带爬”地读,包括浏览、快读、猜读、跳读,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,不一定全都要精读。学生可以无师自通,但有老师指导一下,甚至纳入教学,就事半功倍了,阅读面就上去了,读书的兴趣也有了。有时候,“不求甚解”恰好是可以拓展阅读面的一剂良药,这可能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。 

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(略读)结合,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,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,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。现在有些语文老师不一定了解学生们的语文生活,你讲你的,下课后学生开个玩笑就给你颠覆了。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。
年轻人还是要读一些
有经典性的基本的书

“流行读物就像冰淇淋,给人娱乐和刺激,适当的品尝是可以的。但它终究替代不了主食,流行时尚不能替代经典。” 
——温儒敏

除了阅读面,阅读口味也是个普遍的问题。近年来,玄幻、言情类小说颇受读者喜爱,也成为网络原创文学发展的一大趋势。对于这类现象,温儒敏认为,流行读物就像冰淇淋,给人娱乐和刺激,适当的品尝是可以的。但它终究替代不了主食,流行时尚不能替代经典。另外,中小学生的阅读,还是需要引导的,如果放任读流行读物,甚至读网络上那些黄色、暴力的东西,容易使口味变坏,那将终生受损。

温儒敏曾经给大学生开过一份书单,20本书,都是最常见的中外文化经典,其中包括论语、孟子、世说新语、古文观止、红楼梦、柏拉图、歌德、马克思,也有毛泽东、鲁迅等。他特别主张青少年多读点鲁迅。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,鲁迅先生的作品,或者之前的一些经典,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,是“老古董”,要读就读富有时代感的。其实不然,鲁迅是离我们太近了。“鲁迅笔下的国人面相以及刻画的人心,在每天的生活当中都能看到。”温儒敏建议年轻人多读读鲁迅的作品,从鲁迅那里学会了解中国文化,了解国民性,学会“知人论世”,学会独立思考。他说:“学习鲁迅不是要变得犀利、尖刻,而是要学习他的批判精神和不随波逐流。”
>>网友评论
>>相关资讯


工作时间:8:30 - 17:30(周一至周五)

联系人:肖老师    

联系电话:18612801868


139516521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