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课改新闻 Education News
立即加入中昊 CONTACT

北京部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75号鼎均大厦2层228室

南京分院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888号景枫你山273-101室

电      话:025-85282262

QQ客服:      

联络邮箱: jsmxkc@126.com

中昊直播间:

研究院订阅号

南京分院订阅号

研究院服务号

>>教育课改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教育课改新闻

教育扶贫要找准“最痛处”

发布日期:2018/8/15 9:05:13 | 访问次数:2030 | 作者:网站管理员 |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
日前,教育部、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《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(2018—2020年)》。按照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介绍,这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,向最难处攻坚,在最痛处发力,用三年时间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战。

“向最难处攻坚,在最痛处发力”这一落点令人振奋。《实施方案》以“三区三州”为重点,以补齐教育短板为突破口,以解决瓶颈制约为方向,推动教育新增资金、新增项目、新增举措向“三区三州”倾斜,无疑聚焦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,力争让“三区三州”的教育基础得到较大改善。而将《实施方案》落到实处,还得各级找到“最难处”,盯紧“最痛处”,共同配合实现“三区三州”教育环境质的飞跃。

在《实施方案》中,有许多具体而坚实的措施。比如,教育账、投入账、支援账“三账”精准建立,义务教育、学前教育、高中教育“三阶段”共同推进,普通话、职业技能“双培训”推动就业,政府投入、对口帮扶形成合力,等等。比较直观且能让社会清晰了解的目标,是保障各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部资助,保障贫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学,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。同时,通过更高层次的教育和职业教育,助力家庭脱贫。

由于《实施方案》的核心和着力点是助力脱贫攻坚,因此许多措施都聚焦于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,以及在效果上可以直观感受的变化。相关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地能够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,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,围绕本地教育脱贫的核心问题,做出一些开创性的工作。

“三区三州”最突出的教育问题其实还不是基本保障的问题,而是教育质量的低水平循环。低水平循环的两大原因,一是语言问题,二是教师质量。《实施方案》的一大亮点,是将语言问题作为教育脱贫的重要内容提出,把推普与就业结合。笔者曾在某极度贫困村驻点开展扶贫工作,发现该地幼儿接触汉语是在进入小学后慢慢学习。一般来说,当他们具备基本的交流水平时,已经至少要到小学高年级阶段。他们打基础的阶段基本没有学到太多课本上的知识,起步被推迟了三到五年。该地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,于是积极推进“一村一幼”建设,意在让孩子们学前三年时间基本能用汉语交流。

但问题在于,每月不高的补贴根本无法吸引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来当地任教。本地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,也不愿做辅导员。于是,许多村寨“相对最优”的选择,就是让懂点汉语的初中生来教这些孩子。可惜的是,这些“相对最优”选择下的辅导员,无法真正胜任幼儿普通话的教学。

对于这样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,孩子们的语言关和语言教师水平就是教育脱贫的“最难点”“最痛处”。面对这些问题,各地是否可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突破呢?比如,在招考相关工作人员时,突破学历限制,对相关岗位允许高中、中专毕业生报考。在辅导员岗位选择上,对本地考生要考其普通话交流水平,并纳入教师编制进行管理。类似的政策能有针对性地解决“最难处”“最痛处”。

每个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的“难处”和“痛处”,都有其独特的地域、历史特征。从《实施方案》来看,资源配置的倾斜让“三区三州”有了改变的机遇。但是,资源配置如何有效发挥作用,还有待于各地找准自己的核心问题,并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及配套政策措施水平。唯有如此,才有望在三年的教育脱贫攻坚阶段实现相应目标,让教育脱贫效果既有面子,更有里子。

(作者系四川省凉山州扶贫干部)
>>网友评论
>>相关资讯


工作时间:8:30 - 17:30(周一至周五)

联系人:肖老师    

联系电话:18612801868


13951652111